肩袖损伤相当常见,后果严重。几乎一半的60岁以上的人都曾遭受肩袖撕裂,导致疼痛和肩部可用性下降。
这些限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一旦肩袖肌腱完全撕裂,不进行手术修复就无法愈合,之后肩关节功能最多可恢复 70%。然后数据显示,仍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肌腱再次撕裂。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研究以改进手术技术。
缝合锚与经骨手术
在大鼠中,肩袖撕裂研究中最常用的手术技术是经骨骨隧道技术(the transosseous bone tunnel technique),但并不是在人类身上使用的主要技术。香港中文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旨在开发一种基于缝合锚的新肩袖修复模型。目前,患者接受的实际人体手术中都会使用到缝合锚。在本研究中,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大鼠的缝合锚,这种方法可以与经骨骨隧道技术进行比较。
肩袖损伤动物模型
本研究选取6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经骨手术组或缝合锚手术组(每组 30 只)。
肩袖损伤的形成
所有大鼠均接受肩袖损伤手术:找到右肩的冈上肌腱(SS)并进行横断,让大鼠恢复24小时。经过四周的康复,分别进行两次修复手术。
经骨手术和缝合锚技术
对于经骨骨隧道技术,使用以一定角度贯穿肱骨头的钻孔将SS肌腱缝合到骨头上。对于缝合锚技术,则开发了定制锚。
通过将两条缝合线编织在一起,研究者们制作了一个小锚,然后将其推入预先钻好的孔中,从而将其连接到骨头上。然后用从锚中伸出的缝合线缝合SS肌腱(有关这两种技术的具体详情,可参考原始文章)。
步态分析
对大鼠进行了各种测试,包括步态分析。在修复后的2周、4周、6周和8周,使用诺达思的动物步态分析系统(CatWalk XT)进行了下坡行走步态分析。
行走测试
每只大鼠都可以自由地来回行走,从倾斜 10°的走道右侧开始。一旦大鼠完成两次速度变化小于30%的完整步行,实验就会停止。
在预定的 10 x 60 厘米区域,系统使用设置在步道下方 60 厘米处的相机自动记录爪印图像。包括爪印面积、前肢摆动持续时间、最大强度和步幅长度等数据,均为自动计算。
肩袖损伤的初步恢复
人类的肩部功能在受伤后不断下降,与人类相反,撕裂后4周,大鼠的步态已完全恢复。撕裂修复后,大鼠的步态在2周内再次恶化,4 周后恢复正常。这种快速恢复可能是由于大鼠的自然愈合能力,以及大鼠必须将重量放在肩膀上而人类则不需要。
生物力学测试
除了步态分析外,修复后的肌腱还经过了各种拉伸强度测试。每两周从大鼠身上采集肩部样本并进行测试,以查看骨骼和肌腱之间的连接情况。
大鼠从任何一种手术中完全康复后,研究人员发现,将断的肌腱连接到骨骼的新组织与手术前的结构不同。拉伸强度测试引起的大多数再次撕裂都发生在这种软疤痕组织中,表明该组织的强度较低。
缝合锚与经骨修复的愈合
这两种技术都能在手术后将撕裂的肌腱正确固定到位。4周后,缝合锚显示出比经骨修复更好的肌腱愈合和更低的骨愈合,在完全恢复后,两种技术的功能恢复效果相当。
缝合锚最初愈合效果较好可能是由于肌腱压迫到骨头上造成的。这可以通过经骨修复中钻孔造成的骨损伤较小来补偿,与缝合锚相比,造成的肿胀较小。
肩袖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尽管与经骨手术相比,缝合锚并不能促进更好的愈合,但香港的研究人员成功开发了新型大鼠缝合锚手术。该模型可在临床上复制当前的修复技术,并考虑用于未来有关增强肩袖损伤愈合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Liu, Y., Fu, S. C., Yao, S. Y., Chen, X. D., & Yung, P. S. H. (2022). Application of suture anchors for a clinically relevant rat model of rotator cuff tear.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
关注诺达思公众号,联系我们获取更多产品信息及学术文章!